寻“珍”邯郸道丨邯郸道“引流” 老手艺“涨粉”
2月17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依旧热闹非凡,人们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巷中。
在一处名为“水陆画展销馆”的店铺中,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幅幅色彩斑斓、线条细腻的水陆画在午后的光影中静静舒展,朱砂红、宝石蓝、金箔黄交相辉映,引得路人频频驻足。这里展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贞美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沙沙、高超奇的水陆画作品。
古巷里的时光穿梭:一场跨越三百年的文化邂逅
“什么是水陆画?竟然还是国家级非遗!”17日下午3点,市民张金静带着疑问踏入店门。话音未落,水陆画展销馆负责人刘武生已快步迎上:“水陆画源自儒释道三教,是古人举办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宗教画,你看这线描技法……”
只见他手指轻点画中菩萨衣袖,丝绸般流畅的线条竟似随风而动。顺着他的指引,张金静发现画中武将铠甲上的鳞片纹样细如发丝,侍女鬓角的珠花甚至能看清花瓣层叠。
展开剩余81%“广平水陆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广平300多年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送走张金静一行人,刘武生这才有时间向记者解释,不了解什么是水陆画、不知道水陆画竟然也是邯郸的非遗,这些情况是小店自开业以来经常面临的问题。
“经营这家小店的初心不仅是挣钱,更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这项非遗。”刘武生告诉记者,在这家店内,店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导购,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讲解。
“目前,店内有近百幅作品,无论是店内的灯光还是布局,都力求达到专业展厅的展出效果。”刘武生介绍,自春节以来,店铺人流量巨大,自己的嗓子每天几乎都是“冒烟”状态,经常一天到晚也顾不上喝一口水,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站在画前惊叹“画里的人好像在动一样”,他就觉得值了。
“有不少孩子来参观后,都会专门跑去广平水陆画博物馆研学,在那里亲手绘制水陆画,感受属于广平的文化遗产。”刘武生笑着说。
五十年磨一画:半生唯对画痴
“你看,即便是衣服上细小的图案纹样都画得十分精致。”张贞美指着一幅悬挂在高处的水陆画说,传统水陆画起源于南朝梁武帝,在绘画技法上以工笔重彩为主,内容丰富,笔触精细。水陆画和敦煌壁画是一脉相承,被学者称为“可流动的敦煌壁画”。
“水陆画的颜料都是一些纯天然的矿石,主要有朱砂、金箔、蓝宝石、红宝石等,使用前需要先手工打磨成合适的颗粒状,随后用胶矾水当黏合剂将矿物质颜料调和后在布上作画。”张贞美对记者说,这也是广平水陆画能够保存百年,并且保持色泽鲜艳的原因。
“在整个作画过程中,绣粉是对整幅画进行线条的勾勒,也是最精细的一步,要求一笔成型。”张贞美说,线条的勾勒完全依靠个人功底,通常需要两三年不间断地训练才能够完全掌握。
裁剪画布、浆制画布、调色、绘画……通常来说,一幅作品的创作完成,少则四五天,多则一年半载,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
但这没有消退张贞美对水陆画的痴迷,她始终坚持着,五十年如一日。她说:“从在脑海里构思到完成画作,那种过程真的是妙不可言。”
采访中,一幅作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幅作品名为《中华魂》,画面中长城宛如一条东方巨龙,蜿蜒于巍巍群山之巅,气势雄伟,与其他水陆画作品题材内容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一创意,张贞美表示,她同其他艺术家一样,希望在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情感来表达个体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我希望从水陆画技艺中找到我自己的语言,一种契合于当下这个时代的绘画表现方式。所以我把许多水陆画元素揉碎了、打破了之后重新进行组合,用更适合现代人视觉感知和审美感觉的方式来表达画家个体的理解和情感。”张贞美说道。
让非遗“活”在当下:高沙沙的文创魔法
与半生唯对画痴,五十年的坚守不同,张贞美的女儿高沙沙和儿子高超奇在艺术创作中,多了一份年轻人将艺术融入生活的热情和巧思。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模式,而是尝试着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让艺术以更加多元、更加贴近大众的形式呈现。
在水陆画展销馆文创区,摆放着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台灯、发卡、项链、耳饰、包包、胸针、车挂……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创产品,却因融入了水陆画的元素而焕发出独特的魅力。高沙沙、高超奇正用他们的创意和巧思,将这项非遗技艺带入年轻人的生活。
“水陆画的题材非常丰富,但并不是所有图案都适合做成文创。”高沙沙拿起一个台灯,灯罩上绘着《飞天》中的仙女,衣袂飘飘,线条流畅。“像《飞天》这样的题材,线条优美,色彩柔和,很适合做成台灯或者丝巾。”她又展示了一对耳饰,耳坠上是水陆画中常见的莲花纹样,“莲花象征纯洁,寓意美好,年轻人特别喜欢。”
为了让文创产品更接地气,高沙沙特意选择了许多与邯郸本土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她将“赵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创作了一系列以战国时期赵国服饰为灵感的首饰。“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赵文化是我们的根。”她指着一枚胸针解释道,“这上面的纹样取自赵王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我用传统水陆画的技法重新演绎,既保留了历史感,又符合现代审美。”
在题材选择上,高超奇格外注重年轻人的喜好。“年轻人喜欢什么?国潮、汉服、动漫、游戏……”他笑着说,“所以我尝试把水陆画的元素和这些潮流结合起来。”他拿起一个小镜子,小镜子上是Q版的水陆画菩萨,既保留了传统的神韵,又多了几分俏皮。“这个设计特别受学生欢迎,很多人买了之后还会特意来店里看原作。”
“文创不仅仅是把图案印在商品上,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内涵。”高超奇拿起一个车挂,挂件上是水陆画中的祥云纹样,“这些纹样在古代象征着吉祥如意,现在挂在车里,既美观又有美好的寓意。我希望年轻人不仅能喜欢这些产品,还能了解背后的故事。”
夕阳西下,邯郸道的青砖灰瓦渐渐染上金晖。水陆画展销馆内,高沙沙正在为新一批文创产品打包。玻璃窗外,几个穿着战国袍的年轻人举着手机自拍,仔细一看,她们发髻上正插着刚刚购买的水陆画发簪。
那一刻,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时代脉搏中的日常美学,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创造无限可能。
来源:邯郸晚报 王梦洁 文/影
发布于:北京市下一篇:没有了